<button id="dy4rb"><acronym id="dy4rb"></acronym></button>
<tbody id="dy4rb"><pre id="dy4rb"></pre></tbody>
    1. <em id="dy4rb"></em>
    2. <form id="dy4rb"></form><tbody id="dy4rb"></tbody><tbody id="dy4rb"></tbody><ol id="dy4rb"><object id="dy4rb"></object></ol>

      在線辦公

      期刊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投稿須知

      《勞動經濟研究》投稿須知


      投稿包括兩部分內容:封面和正文。正文不要出現作者姓名,以便于匿名審稿。

      1. 封面格式

      1)中文標題;

      2)全部作者的姓名(中、英文)、單位(中、英文)、地址、郵政編碼、電子郵箱、電話號碼;作者單位應具體到二級單位(如果有的話);

      3)致謝詞及相關資助(如果有的話);

      4)中文摘要(300字以內,簡要闡述論文研究的主題、方法和主要結論);

      53~6個中文關鍵詞(反映文章最主要內容);

      6)英文標題(與中文標題對應);

      7)英文摘要(與中文摘要對應);

      8)英文關鍵詞(與中文關鍵詞對應);

      93~4JEL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分類號(詳見https://www.aeaweb.org/econlit/jelCodes.php?view=jel)。

      2. 正文格式

      1)頁面設置。全文請使用Microsoft Word編輯,紙張大小為A4,設置文檔網格每頁31行、每行37字。

      2)標題及編號。一級標題用“一”等編號,二級標題用“(一)”等編號,三級標題用“1.”等編號,四級標題用“(1)”等編號。一級標題居中,二級及以下標題左對齊。前三級標題獨占一行,四級標題與正文連排。全文采用宋體字,一級標題4號字加粗,二級標題5號字加粗,三級及四級標題與正文5號字不加粗。

      3)中英文簡稱或縮寫。使用簡稱或縮寫時,需在中文全稱或英文全稱第一次出現時加括號注明,如“國內生產總值(GDP)”、“研究與試驗發展(R&D)”、“《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切忌文中第一次出現即為縮寫。

      4)數學公式。推薦使用Mathtype錄入數學公式。公式中的變量無論大小寫均使用斜體,正文中引用公式中的變量時應與公式中保持一致。公式中的數學符號和數字使用正體,表示矩陣的字母用加粗黑體斜體。公式應使用阿拉伯數字編號,放在小括號內右對齊。文中引用某一公式時,公式序號應為“式(1)”,而不應為“一式”、“1式”或“(1)式”等其他序號。

      5)正文中數字。公元紀年用阿拉伯數字,勿用中文表示,即用“20世紀”、“21世紀”,勿用“二十世紀”、“二十一世紀”;年代用“1980年代”、“1990年代”,亦可用“上世紀80年代”、“上世紀90年代”,勿用“80年代”、“90年代”;年份用“1999年”、“2015年”,勿用“99年”、“15年”。時間段表示方法為:“1991-1995年”、“1991年至1995年”、“199110月至12月”、“199110月至199512月”、“1991106日至1995125日”,勿用“1991-1995年”、“19911995年”、“199110-12月”、“199110-199512月”。除年份和月份范圍使用“-”外,其他數字范圍使用“~”。百分數表示方法為:“1%”、“1%5%”、“提高1個百分點”,勿用“百分之一”、“15%”、“提高一個百分點”;百分數小數位后最多為兩位,并做到全文統一。倍數和分數的表示方法為:“1倍”、“1/3”,勿用“一倍”、“三分之一”。文中數字的小數位最多為4位。

      6)標點符號的使用。除英文參考文獻及英文標題、摘要、關鍵詞、JEL分類號之外,論文其他部分應使用中文標點符號。中文標點符號的使用應遵守國家標準GB/T 15834-2011《標點符號用法》。

      7)注釋。注釋以腳注形式放在當前頁,腳注采用①②③編號,每頁重新編號。

      8)表、圖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表題居中放在表的上方,圖題居中放在圖的下方。表、圖須隨文排,文中應注明“見表1、圖1”、“如表1、圖1所示”等字樣,文中出現此類字樣后,再排相應表、圖。所有涉及數據的表、圖均應標注數字單位和資料來源。資料來源的標注格式一般為:“根據……計算得到?!?/span>

      9)文中引用文獻采用“作者-年份”制格式,具體有“作者(年份)”、“作者1和作者2(年份)”、“作者1等(年份)”、“(作者,年份)”、“(作者1、作者2,年份)”、“(作者1等,年份)”、“Author(年份)”、“Author 1 & Author 2(年份)”、“Author 1 et al.(年份)”、“(Author,年份)”、“(Author 1 & Author 2,年份)”、“(Author 1 et al.,年份)”等格式。引用參考文獻時,中文文獻使用作者全名(包括中文文獻中的英文作者),英文文獻使用作者姓氏。

      引用同一作者、同一年份的多篇文獻時,在年份后按篇名排序依次添加a、b、c等字母以示區分。連續引用多篇文獻時,同一作者的不同年份之間使用逗號隔開,如“作者(年份1,年份2)”或“(作者,年份1,年份2)”;不同作者的文獻之間使用頓號或分號隔開,如“作者1(年份)、作者2(年份)”或“(作者1,年份;作者2,年份)”。

      參考文獻列于文章末尾,文中引用的參考文獻要與文末列出的一一對應。中文參考文獻在前,英文參考文獻在后,并按作者姓名、出版年份、篇名排序。

      3. 參考文獻格式

      中文文獻中多個作者之間使用頓號隔開;英文文獻中多個作者之間使用逗號隔開,但最后一個作者之前使用&隔開。英文文獻中的第一作者使用“姓, 名”格式,其他作者使用“名 姓”格式。英文參考文獻中的作者(編者)姓名須用全稱。英文參考文獻中,標題的實詞首字母須大寫。

      1)期刊論文

      必備元素:作者、年份、標題、期刊、卷(期)、頁碼。其中,英文期刊論文一般須同時標注卷和期。如:

      林毅夫(2007),《潮涌現象與發展中國家宏觀經濟理論的重新構建》,《經濟研究》第1期,第126-131頁。

      Minami, Ryoshin (1968). The Turning Point in the Japanese Economy.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82(3), 380-402.

      2)專著

      必備元素:作者、年份、書名、出版地點、出版社。如:

      蔡昉(2011),《超越人口紅利》,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Angrist, Joshua David & J?rn-Steffen Pischke (2009). Mostly Harmless Econometrics: An Empiricist's Companio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3)論文集中的章節

      必備元素:作者、年份、標題、編者、書名、出版地、出版社、頁碼。其中,英文文獻中,單個編者后使用“(ed.)”,多個編者后使用“(eds.)”。如:

      黃益平、蔣庭松(2012),《劉易斯轉折點對中國意味著什么?——一般均衡分析》,載于蔡昉、楊濤、黃益平主編《中國是否跨越了劉易斯轉折點》,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第119-138頁。

      Yang, Dennis Tao & Fang Cai (2003).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hina's Rural-Urban Divide. In Nicholas Hope, Dennis Tao Yang & Mu Yang Li (eds.), How Far Across the River? Chinese Policy Reform at the Millenniu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389-416.

      4)譯著

      必備元素:作者、年份、書名、譯者,出版地點、出版社。如:

      馬克思(1972),《資本論(第一卷)》,中央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

      Lahiri, Jhumpa (2016). In Other Words. Translated by Ann Goldstein.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5)報紙

      必備元素:作者、年份、標題、報紙、出版日期、版面。如:

      魯佛民(1941),《對邊區司法工作的幾點意見》,《解放日報》1115日,第3版。

      Gabriel Wildau (2015). China Migration: At the Turning Point. Financial Times Asia, May 5, Page 5.

      6)未刊文獻

      ①學位論文

      必備元素:作者、年份、標題、學位類型(博、碩士)、學校(院系)名稱。如:

      張太原(1997),《論陳序經“全盤西化”觀的理論基礎》,碩士學位論文,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

      Heyde, Adelaide (197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steem and the Oral Production of a Second Language. Ph.D. dis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p. 32-37.

      ②會議論文

      必備元素:作者、年份、標題、會議名稱、會議地點、會議時間。如:

      都陽、賈朋、Albert Park2017),《計算機使用、生產率提升及其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含義》,“全球化、結構變化與工作任務:新時代的中國勞動力市場”國際研討會,北京,1211-12日。

      Adelman, Rachel (2009). "Such Stuff as Dreams Are Made On": God's Footstool in the Aramaic Targumim and Midrashic Tradi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for the Society of Biblical Literature, New Orleans, Louisiana, November 21-24.

      ③工作論文

      必備元素:作者、年份、標題、組織/機構名稱、論文編號。如:

      李實、萬海遠、謝宇(2014),《中國居民財產差距的擴大趨勢》,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工作論文,編號:CIIDWP No. 24。

      Feng, Shuaizhang, Yingyao Hu & Robert Moffitt (2015). Long Run Trends in Unemployment and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in China. NBER Working Paper, No. 21460.

       

      <button id="dy4rb"><acronym id="dy4rb"></acronym></button>
      <tbody id="dy4rb"><pre id="dy4rb"></pre></tbody>
        1. <em id="dy4rb"></em>
        2. <form id="dy4rb"></form><tbody id="dy4rb"></tbody><tbody id="dy4rb"></tbody><ol id="dy4rb"><object id="dy4rb"></object></ol>
          男女操鸡巴视频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