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城鎮職工退休后就業行為:基本事實與影響因素
- [摘要]基于2002-2009年城鎮住戶調查數據,本文實證考察了中國城鎮職工的退休后就業行為。經驗分析表明,2002-2009年間,大約714%的城鎮職工在辦理離退休手續后重新就業,其中,女性退休人口重新就業的比重高于男性。城鎮職工退休再就業率在2002-2009年間發生了顯著下降,男性退休人口就業率和女性退休人口就業率分別下降了1958%和3348%?;貧w分析表明,年齡較小、學歷較高、家庭生活消費支出較高、養老金收入較低和所在城市失業率較低的城鎮職工更可能在退休后重新就業。最后,基于回歸方程的分解顯示,養老金收入的上漲是導致退休人口就...
- 作者:
張川川;
- 全文[ PDF 1766.0 KB ] 2015.3(3) 共有 4888 人次瀏覽
|
|
- 財產性收入差距及其影響的國際比較
- [摘要]本文利用2010年中國家庭動態跟蹤調查(CFPS)和歐元區國家家庭金融和消費調查(HFCS)數據,采用基尼系數的分解方法,研究了財產性收入對居民收入分配的影響,并詳細討論了財產性收入的規模、組成及其對收入分配差距的貢獻。研究發現,財產性收入的基尼系數較高,對總收入差距也有顯著影響。本文的貢獻在于引入自有住房租金作為財產性收入的一部分,發現不考慮自有住房租金的傳統財產性收入差距能夠拉大基尼系數;而加入自有住房租金之后,基尼系數下降至不考慮財產性收入時的水平,甚至更低。對比歐元區國家希臘和意大利,發現其結果與中...
- 作者:
高晶晶;閆晶晶;王偉堯;楊澄宇;
- 全文[ PDF 1056.0 KB ] 2015.3(4) 共有 5177 人次瀏覽
|
|
- 二孩生育意愿和就業狀況——基于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的證據
- [摘要]本文對全面二孩政策下育齡婦女的生育意愿及其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并著重考察生育意愿與就業狀況的關系。為此,本文首先構建了一個內生性勞動供給和生育決策的跨期迭代模型,并利用2014年的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數據,首次對全面二孩政策下婦女生育意愿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數據顯示,在全面二孩政策下,只有28.9%左右的育齡婦女愿意生育二孩。實證結果證實了理論模型的推斷,即擁有工作對婦女的生育意愿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其中,有工作已婚育齡婦女的二孩生育意愿比無工作已婚育齡婦女的二孩生育意愿低8.43%。
- 作者:
朱奕蒙;朱傳奇;
- 全文[ PDF 1330.0 KB ] 2015.3(5) 共有 5168 人次瀏覽
|
|
- 子女隨遷對流動人口家庭務工地消費的影響
- [摘要]本文使用中國家庭收入調查CHIP2008的流動人口數據,研究分析子女隨遷的流動模式對流動人口家庭務工地消費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在控制其他變量的情況下,與非子女隨遷的流動人口家庭相比,子女隨遷的流動人口家庭的教育支出的比例更高,耐用消費品和其他雜項方面支出的比例更低??梢?,伴隨著子女加入到流動人口家庭的隊伍中來,子女的教育支出顯然成為流動人口家庭的重要支出項目。
- 作者:
王琭琳;
- 全文[ PDF 1075.0 KB ] 2015.3(6) 共有 4828 人次瀏覽
|
|
- 中國就業結構變化:“升級”還是“兩極化”?
- [摘要]歐盟等發達國家經歷典型的“就業兩極化”,已成為勞動力市場和經濟發展的一個典型特征和重要挑戰。中國的就業結構變化是否切實反映了經濟轉型與發展階段?本文利用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和全國流動人口動態監測調查數據,采用就業崗位分析方法(job approach)進行的研究發現:中國整體就業結構變動呈現正在“升級(upgrading)”模式,區域層面就業結構呈現多樣化和有序遞進,東部經濟發達省份就業升級較快,中高或高收入崗位增長相對更多,符合中國發展階段與產業升級的特征。但是,最近幾年農民工就業結...
- 作者:
屈小博;程杰;
- 全文[ PDF 2303.0 KB ] 2015.3(1) 共有 5937 人次瀏覽
|
|
- 集體合同談判和勞動力組織的工資效應研究評述
- [摘要]集體合同談判理論結合“局內人-局外人”理論、現代組織理論等,成為解釋勞動力供求、工資形成和就業決定的重要理論,近些年來在國外勞動經濟學領域得到廣泛的發展和應用。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大量的實證研究集中于工會成員、非工會成員以及集體議價工資協議覆蓋的非工會成員之間的工資差距等研究,而新近的諸多研究著重關注工資效應實證研究中樣本自選擇和內生性問題,并力圖從理論邏輯和分析工具上緩解這些方面的研究缺憾。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中國勞動力組織(如工會)逐步彰顯其經濟社會功能,國內學者也越來越關注中國企業中工會的...
- 作者:
孫濤;張衛國;
- 全文[ PDF 1490.0 KB ] 2015.3(4) 共有 4848 人次瀏覽
|
|
- 城鄉統一的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回顧:文獻綜述
- [摘要]本文回顧了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過程,對建立城鄉統一養老保險制度相關研究進行了回顧和評述。這些研究緊跟當時的改革實踐,并對未來建立城鄉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進行了新的探索,呈現出研究設計的多樣性。本文對這些文獻所關注的焦點問題進行了整理和總結,并分析了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今后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啟示和借鑒作用。
- 作者:
趙文;
- 全文[ PDF 1485.0 KB ] 2015.3(2) 共有 5118 人次瀏覽
|
|
- 中國農民工養老保險:歷史路徑與前景展望
- [摘要]大規模的人口流動是中國過去30多年最深刻的社會變化之一,對二元社會保障結構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20世紀末,農民工養老保險在中國的一些城市開始實施,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路徑總體上經歷了由下而上、由分而合的過程。在地方層面存在多種不同模式,在國家層面則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密切相關,并逐漸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相融合。當前,為了促進農民工參保,還需要進一步推動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并進行一些特殊的安排,如對農民工參保進行補貼、建立與支付相聯系的多檔次繳費等。未來農民工的養老保障水平...
- 作者:
林寶;
- 全文[ PDF 1595.0 KB ] 2015.3(3) 共有 4801 人次瀏覽
|
|
|
|
- 博士后社會保險的制度選擇及籌資機制研究
- [摘要]在中國社會保險制度一體化的改革過程中,博士后群體卻因制度的調整和銜接存在保險缺失的問題。本文利用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博士后社會保險研究”課題組2013年對8省市700余名在站博士后的抽樣調查數據,分析了中國博士后參加社會保險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通過政策模擬,討論了博士后社會保險的制度選擇。根據中國社保繳費基數和原則,具體測算了博士后社會保險的資金需求,并就資金分擔機制等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 作者:
向晶;高文書;
- 全文[ PDF 1421.0 KB ] 2015.3(5) 共有 4774 人次瀏覽
|
|
|
|
- “中國經濟新常態——速度、結構與動力”國際學術研討會觀點綜述
- [摘要]為了系統解讀習近平總書記的“經濟新常態”思想,中國社會科學院于2014年12月17~18日在北京舉行了主題為“中國經濟新常態——速度、結構與動力”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本次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承辦。來自美國、英國、韓國、中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余位國際知名學者出席了此次研討會。與會專家結合經濟增長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從增長速度、經濟結構和增長動力三個角度,全面系統地分析了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內涵,為準確判斷中國經濟走勢,深入開展相關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導。
- 作者:
- 全文[ PDF 353.0 KB ] 2015.3(2) 共有 5127 人次瀏覽
|
|
- 交通基礎設施的可獲得性與貧困村勞動力遷移
- [摘要]自1998年起,中國進行了大規模的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本文著眼于交通基礎設施影響農村勞動力遷移的微觀途徑,使用2009年、2011年和2013年貧困村農戶面板數據,探討了公路基礎設施的可獲得性對貧困村勞動力遷移的作用及影響程度。本文的估計結果表明,農村公路的可獲得性對貧困村勞動力遷移具有正向作用。此外,本文還發現,位于西部地區貧困村的農戶、公路可獲得性更差的貧困村農戶和通信狀況良好的貧困村農戶的勞動力遷移受公路基礎設施可獲得性的影響更大。因此我們應該根據當地情況進行貧困村公路的建設投資,以促進農村勞動力資源的...
- 作者:
汪三貴;王彩玲;
- 全文[ PDF 1272.0 KB ] 2015.3(6) 共有 4732 人次瀏覽
|
|
- 工資上漲對企業生產率的影響——來自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的證據
- [摘要]工資的持續上漲是否意味著中國制造業的優勢不復存在?制造業優勢的關鍵在于企業生產率,本文利用1998-2007年期間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的數據,運用控制內生性的工具變量法,實證分析了工資變動與企業生產率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發現,工資上升對企業生產率的提高有顯著的正向效應,工資上漲幅度越高,企業推動技術進步、提高生產率的動機越大;面對工資上漲,私營企業受到的影響最大;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不堪成本重負,甚至會退出市場,但生存下來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提高生產率的動機較強。上述研究從經驗上證實了工資上漲有助于提高企業生產...
- 作者:
李雅楠;李建民;
- 全文[ PDF 1376.0 KB ] 2015.3(2) 共有 5456 人次瀏覽
|
|
- 中國居民財產差距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 [摘要]居民家庭財產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依據之一,而財產分配狀況也是反映社會公平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在文獻回顧的基礎上,對中國居民財產分配研究中的財產定義、數據來源和方法處理進行了評述,對居民財產差距研究的估計結果和若干爭論進行了回應,而且還總結了過去研究中存在的幾個關鍵問題和挑戰,由此對未來的財產分配研究提出建議。
- 作者:
李實;萬海遠;
- 全文[ PDF 1638.0 KB ] 2015.3(5) 共有 4922 人次瀏覽
|
|
- 為什么年輕人工資上漲得這么快?——對1990年代中國城鎮工資結構變動的解釋
- [摘要]本文利用國家統計局的中國城鎮住戶調查數據以及1990年、2000年的人口普查數據,分析了1990年代中國城鎮勞動力市場上年齡別工資結構的變動情況及其原因。研究發現,這一時期年輕人的相對工資快速上漲,特別是在1990-1995年間,新工人工資上漲較快,與老工人的工資差距縮小了174%。應用供給-需求-制度的分析框架,我們將相對工資變動的原因歸結為四個方面:行業租金的變動,相對勞動供給的變動,產品需求引致的勞動需求的變動以及相對技術效率的變動。分解結果顯示,1990年代技能偏向型的技術進步解釋了年輕人相對工資上漲的絕大部分,而...
- 作者:
李曉華;趙耀輝;
- 全文[ PDF 1451.0 KB ] 2015.3(4) 共有 5123 人次瀏覽
|
|
-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目標
- [摘要]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北疚姆治隽宋覈鲐氶_發工作的進展和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決策部署的基本情況,共三方面內容。一是世界減貧事業的進展及我國的作用;二是我國扶貧開發工作的進展及現狀;三是中央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
- 作者:
陳錫文;
- 全文[ PDF 1743.0 KB ] 2015.3(6) 共有 4755 人次瀏覽
|
|
- 韓國婦女的生育后再就業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 [摘要]因生育而中斷就業是影響婦女職業發展的重要因素。20世紀80年代以來韓國婦女生育后勞動再就業的變化趨勢顯示,在勞動力市場有優勢的女性因生育中斷職業的可能性相對較??;婦女職業中斷的時間越長,再就業的職業地位越可能下滑。與生育相關的公共政策對婦女生育后再就業有顯著影響:保障婦女生育后工作權益的產假新政策有利于在職場有優勢的婦女返回勞動力市場。本文基于韓國的研究發現,討論了韓國經驗對中國的啟示。文章認為,階段性就業不利于婦女職業發展。為了鼓勵和促進中國婦女生育后再就業,應當從社會政策支持、加大監管力度、社會...
- 作者:
馬莉;鄭真真;
- 全文[ PDF 1890.0 KB ] 2015.3(2) 共有 5276 人次瀏覽
|
|
- 醫療服務是奢侈品嗎?——基于政府和居民醫療衛生支出彈性的實證研究
- [摘要]近40年來,國內外學者在探討醫療支出與經濟增長(收入)的長期關系時,產生了一個重要的爭論,即醫療服務到底是必需品還是奢侈品?本文在梳理以往研究文獻的基礎上,利用中國省級面板數據,基于政府醫療衛生支出和城鎮居民醫療保健支出兩個層面,采用面板單位根和面板協整檢驗,證明了醫療支出與經濟增長(收入)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在此基礎上,利用最小二乘法(OLS)、雙向固定效應模型(FE)和兩階段最小二乘法(2SLS)三種估計策略,分別估計政府和城鎮居民醫療支出的收入彈性。研究發現,政府醫療支出彈性大于1,而城鎮居民醫療支...
- 作者:
張穎熙;夏杰長;
- 全文[ PDF 1510.0 KB ] 2015.3(3) 共有 5143 人次瀏覽
|
|
- 中國城市家庭財富水平的影響因素研究
- [摘要]本研究使用2010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分析了政治因素和市場因素在中國城市家庭財產積累過程中的作用。研究結果顯示:兩大因素都顯著影響了中國家庭財產的積累;政治資本對住房資產的影響更大,而市場因素則對非住房資產(包括金融資產、耐用消費品、生產性固定資產)的影響更大;政治資本對財產的影響大于對收入的影響。文章提出三個可能的解釋:一是擁有政治資本的家庭從住房私有化改革中獲得了極大的利益;二是擁有政治資本的家庭由于體制內的福利使得家庭實際支出更低,財產積累更多;三是擁有政治資本的家庭更可能進行有效的投資,...
- 作者:
靳永愛;謝宇;
- 全文[ PDF 2147.0 KB ] 2015.3(5) 共有 4844 人次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