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dy4rb"><acronym id="dy4rb"></acronym></button>
<tbody id="dy4rb"><pre id="dy4rb"></pre></tbody>
    1. <em id="dy4rb"></em>
    2. <form id="dy4rb"></form><tbody id="dy4rb"></tbody><tbody id="dy4rb"></tbody><ol id="dy4rb"><object id="dy4rb"></object></ol>

      在線辦公

      期刊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期刊列表

      標題: 作者:   關鍵詞:    
      • 城鄉勞動力市場中黨員身份的作用及其變化趨勢——基于中國家庭收入調查數據的實證研究
      • [摘要]本文利用中國家庭收入調查(CHIP)數據,從城鄉兩個方面實證分析了勞動力市場中黨員身份的作用及其變化趨勢。結果發現:第一,黨員身份對農村居民選擇非農就業的促進效益較強,也較為穩定,但它對非農收入的增收效應呈弱化趨勢;相比之下,教育對農村居民選擇非農就業以及非農收入的影響均呈弱化趨勢。第二,黨員身份、教育對城鎮居民在國有單位正規就業均有顯著的正面影響,黨員在國有單位就業的概率比非黨員高,但學歷越高的黨員未必越傾向于在國有單位工作;黨員身份、教育對能否擔任單位負責人的影響非常顯著,并且隨時間推移而強化;...
      • 作者:

        嚴善平;

      • 全文[ PDF 8717.0 KB ] 2017.5(1)  共有 4442 人次瀏覽
      •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國際研討會綜述
      • [摘要]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與亞洲開發銀行研究院聯合組織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國際合作研究項目,于2016年12月12日至13日在日本召開中期討論會。來自中國、美國、德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及亞洲開發銀行的專家學者就中等收入陷阱的度量與定義、中等收入階段的產業發展、產業結構升級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系、中等收入階段的要素市場發育、對外開放與宏觀經濟政策等廣泛議題展開了深入細致的研討。
      • 作者: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國際合作研究課題組;

      • 全文[ PDF 2124.0 KB ] 2017.5(1)  共有 4261 人次瀏覽
      • 中國社會科學院2017年經濟形勢座談會綜述
      • [摘要]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科研局、智庫建設協調辦公室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承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勞動經濟研究》編輯部協辦的“2017年經濟形勢座談會——新經濟新動能”,于2017年2月3日至5日在北京香山飯店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各研究所、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的近百位專家參加了此次座談會,并圍繞宏觀經濟形勢與區域經濟發展、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公共政策以及扶貧脫貧等議題展開了研討。
      • 作者:

        韓啟民;

      • 全文[ PDF 4562.0 KB ] 2017.5(1)  共有 4554 人次瀏覽
      • 城鄉收入差距的變化及其對全國收入差距的影響
      • [摘要]本文在中國居民收入分配課題組(CHIP)2007年和2013年全國住戶調查數據的基礎上,討論了這一時期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變化及其對于全國居民收入差距的影響。本文的主要發現表明,從人群組分解來看,城鄉之間收入差距的縮小和農村人口份額的下降是導致這一時期全國居民收入差距縮小的主要原因,但城鄉之間的組間不平等對于當年的全國收入差距仍具有非常高的解釋份額。在基于收入函數的不平等指數分解中,控制教育、家庭結構、地區等因素后,城鄉差距對于總體收入差距仍具有非常高的解釋份額,也是這一時期收入基尼系數變化最為關鍵的解釋因素...
      • 作者:

        羅楚亮;

      • 全文[ PDF 9175.0 KB ] 2017.5(1)  共有 4712 人次瀏覽
      • 中國跨越“雙重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徑選擇
      • [摘要]中國正處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時期,推動經濟增長的因素發生深刻變化,國內消費對經濟增長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義,因此需要通過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促進大眾消費。本文提出“雙重中等收入陷阱”的命題,即指一個經濟體在中等收入發展階段人均產出的長期停滯和中等收入群體長期無法擴大,而且這兩個方面是相互影響、密切聯系、互為因果的?;谥袊鐣茖W院社會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CSS)數據,本文分析了中國中等收入群體的規模和發展趨勢、中等收入群體與中產階層和中層認同之間的關系,以及中等收入群體的邊際消費傾向...
      • 作者:

        李培林;

      • 全文[ PDF 7161.0 KB ] 2017.5(1)  共有 4520 人次瀏覽
      • 揭開性別謎團:對陜西“失蹤女童”的實證解釋
      • [摘要]2000年中國人口普查表明,全國男女出生人口性別比是117∶100,其中,陜西省的這一比例是123∶100。無論是全國還是陜西的男女出生比例均比同期全球平均男女比例103∶107高出很多。這一現象引起很多國內外學者和媒體的關注,中國的“失蹤女童”在哪里?人口學家就此做出了三種解釋:選擇性墮胎;遺棄女嬰或者聽任女嬰死亡;以及不報告、不登記出生女童。陜西省縣、村的人口數據支持第三種解釋,不報告、不登記現象有助于澄清對男女性別不平衡的模糊認識。未登記女童處于管理的真空地帶,是傳統陋習的受害者。假如未登記女童現象對于扭曲的性...
      • 作者:

        史耀疆;John Kennedy;

      • 全文[ PDF 5178.0 KB ] 2017.5(1)  共有 4359 人次瀏覽
      • 人口流動與養老金地區差距:基于回歸的不平等分解
      • [摘要]本文使用2001-2014年的省際面板數據,分析了人口流動對地區養老金差距及不平等的影響。使用固定效應模型以及基于回歸的不平等分解的結果顯示,在控制經濟發展水平等變量后,人口流入越多則地區養老金水平越高,人口流動因素擴大了地區養老金的不平等程度。在人口流動常態化的背景下,基本養老保險的地區分割將帶來老年風險的“責任轉嫁”。人口流入地區獲得養老金的“流動人口溢出”,而人口外流地區則承擔養老金的“流動人口損失”。這種老年風險與保障的錯配將極大沖擊本就脆弱的欠發達地區的社會保障體系。
      • 作者:

        王震;

      • 全文[ PDF 8410.0 KB ] 2017.5(1)  共有 4390 人次瀏覽
      • 父母的政治資本對子女入讀優質初中的影響——基于中國教育追蹤調查數據的經驗研究
      • [摘要]本文利用2013-2014學年中國教育追蹤調查(CEPS)數據研究發現,在控制學生特征變量、父母特征變量、家庭特征變量和縣級固定效應等因素后,“官二代”入讀優質初中的概率顯著地高于非“官二代”。即使在控制了《義務教育法》規定的“就近入學”等因素后,這一結論仍穩健成立。究其原因,我們發現“官二代”更容易入讀優質初中,無法由“以分擇?!?、“素質領先”和“關系”所解釋,但能用與父母政治資本相關的特征變量來解釋,這一發現表明官員的政治資本不利于中國義務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
      • 作者:

        李長洪;王智波;

      • 全文[ PDF 8391.0 KB ] 2017.5(1)  共有 4746 人次瀏覽
       1 
       

      <button id="dy4rb"><acronym id="dy4rb"></acronym></button>
      <tbody id="dy4rb"><pre id="dy4rb"></pre></tbody>
        1. <em id="dy4rb"></em>
        2. <form id="dy4rb"></form><tbody id="dy4rb"></tbody><tbody id="dy4rb"></tbody><ol id="dy4rb"><object id="dy4rb"></object></ol>
          男女操鸡巴视频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