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落葉歸根”還是“量力而行”?——退休農民工養老模式的影響因素研究
- [摘要]本文旨在探討退休農民工的養老模式是受“落葉歸根”等傳統觀念還是“量力而行”的經濟狀況影響,即選擇在城市還是農村養老,選擇由誰照護,究竟是傳統觀念還是收入的影響。實證結果發現,加入養老收入的變量后,以往文獻中證明的傳統觀念對養老的影響不再顯著,即養老收入決定了當前退休農民工的養老模式,具體體現為:第一,養老收入較高的和有養老金的退休農民工,傾向于在城市養老,反之則回農村養老的可能性更大;第二,養老收入較高的和有養老金的退休農民工傾向于選擇養老院等養老服務,反之則由親屬照料或無人照料。因此,本文建議...
- 作者:康蕊;王震;潘健平;
- 全文[ PDF 1596.0 KB ] 2020.8(2) 共有 3911 人次瀏覽
|
|
- 非認知能力與個人創業選擇:理論與經驗證據
- [摘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引擎,通過擴大創業實現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是經濟新常態下致力于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改進的Butikofer & Peri(2017)非認知能力模型,研究非認知能力對個人創業行為選擇的影響,并利用2012年和2014年CFPS兩期數據進行實證檢驗。結果發現,外向性和開放性人格特質能夠顯著提高個人創業概率,非認知能力有助于個人提升創業成功的信心和希望,增強個人創業動機。進一步研究發現,非認知能力主要通過創業回報影響個人創業選擇,非認知能力對個人風險偏好影響不顯著,但能夠提...
- 作者:羅雙成;陳衛民;江鑫;
- 全文[ PDF 1421.0 KB ] 2020.8(2) 共有 3901 人次瀏覽
|
|
- 戶口改變對流動人口家庭消費的影響——來自微觀追蹤數據的證據
- [摘要]本文基于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數據,實證分析了戶口改變對流動人口家庭消費行為的影響。通過采用傾向得分匹配與雙重差分相結合方法克服遺漏變量和自選擇性問題,本文發現戶口改變顯著提高了農民工群體的家庭消費支出,短期內消費增加主要源于收入效應,中期收入效應和社會保障變動同時發揮了作用;而對于城城流動人口,獲得本地城市戶口對其家庭消費行為沒有產生顯著影響。此外,本文發現戶籍改革對消費率的促進作用在中期才能顯現。本文為理解戶籍制度對消費影響提供了新證據,并且有直接政策含義,即戶籍開放應更多關注農民工群體,...
- 作者:王乙杰;孫文凱;
- 全文[ PDF 2601.0 KB ] 2020.8(2) 共有 4205 人次瀏覽
|
|
- “退休—消費之謎”:基于中國食物消費的理論與實證分析
- [摘要]老年人的飲食不僅關系到自身的健康和福利,還關系到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的長遠發展。本文運用家庭生產與消費理論,基于食物消費,建立了退休對消費影響的分析模型,并利用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CHNS)數據實證檢驗了“退休—消費之謎”。結果表明,在控制時間機會成本后,退休引起的收入變化并不會降低食物支出,因此,“退休—消費之謎”在中國食物消費上并不存在。此外,本文還發現時間成本下降對退休后家庭的食物消費行為會發生兩方面影響:一是,退休后家庭顯著增加食物購買時間,從而更可能購買到物美價廉的食物;二是,退休家庭會利用相...
- 作者:袁銘;白軍飛;
- 全文[ PDF 1176.0 KB ] 2020.8(2) 共有 4012 人次瀏覽
|
|
- 家庭內部不平等、議價能力與已婚女性勞動參與——基于《新婚姻法》的準自然實驗
- [摘要]基于納什議價模型,本文以中國2011年出臺《新婚姻法》作為準自然實驗,利用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2010-2016年四期面板數據和廣義雙重差分(DID)模型,實證檢驗了家庭議價能力對已婚女性勞動參與的影響。研究發現,《新婚姻法》出臺導致的已婚女性家庭議價能力下降不僅提高了其勞動參與概率,而且增加了其工作時間;機制檢驗發現,《新婚姻法》對家庭議價能力的影響是通過改變家庭財產產權歸屬實現的,已婚女性為平衡男性“威脅點”增強會更多地選擇進入勞動力市場。進一步研究發現,《新婚姻法》還顯著降低了已婚女性的主觀幸福感,但...
- 作者:魯元平;張克中;何凡;
- 全文[ PDF 2462.0 KB ] 2020.8(2) 共有 4405 人次瀏覽
|
|
- 新冠病毒肺炎“大流行”下的勞動力市場反應與政策
- [摘要]新冠病毒肺炎已經成為百年一遇的“大流行”疫情。此次疫情對中國經濟和勞動力市場產生了嚴重的沖擊,突出體現為城鎮調查失業率的飆升?;谇笕吮堵?、調查失業率、核心通脹等數據的綜合分析表明,當前的失業已經具有明顯的周期性失業的特征。勞動力市場政策也應從以往致力于治理結構性失業,轉向對短期的周期性失業做出反應??紤]到治理周期性的時效性,簡便的收入支持計劃既可以解決民生問題,也可以通過刺激消費、彌補需求缺口,起到擴大就業的效果。
- 作者:都陽;
- 全文[ PDF 2040.0 KB ] 2020.8(2) 共有 4348 人次瀏覽
|
|
- 城市更新如何影響流動人口的居留意愿:以棚改為例
- [摘要]近年來,在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城市更新逐漸成為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改善人居環境質量、提升城市宜居性和吸引力的重要途徑,基于此本文旨在研究人居環境改善對勞動力流動決策的影響。本文首先基于城市空間均衡理論分析城市更新對勞動力流動的影響機理,然后以2015年91個城市的棚戶區改造為例,并結合中國流動人口動態監測調查數據,采用二值響應Probit模型實證考察了城市更新對流動人口長期居留意愿的影響。為克服內生性,本文使用省級棚改計劃量與各市人口占比構造工具變量,利用兩階段回歸方法進一步識別城市更新影響流動人口...
- 作者:劉彩霞;
- 全文[ PDF 2038.0 KB ] 2020.8(3) 共有 4062 人次瀏覽
|
|
- 誰在子承父業?——高校畢業生職業代際傳遞性差異及成因
- [摘要]流動性減弱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的重要問題。職業代際流動作為代際收入流動和社會分層問題的重要邏輯環節,關于其形成機理、影響因素及政策干預的研究有助于推進社會公平。本文利用中部某省2018年高校畢業生就業行政數據,對高校畢業生職業代際傳遞分布進行分析,并從職業效評和職業概率兩個角度考察不同職業類型的代際傳遞水平差異。研究發現,子承父業現象存在于所有考察的職業,但不同職業的代際傳遞水平有所差異;職業效評是職業代際傳遞水平的關鍵影響因素,高代際傳遞水平職業具有高職業效評特征,而低代際傳遞水平職業具有低職業效評、...
- 作者:曾國華;吳培瑛;秦雪征;
- 全文[ PDF 1805.0 KB ] 2020.8(3) 共有 4229 人次瀏覽
|
|
- 父代特征對子女教育期望的影響及其代際趨勢
- [摘要]本文使用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2018年數據,實證分析了具有不同特征的父代對子女教育期望的差異化影響,并考察了不同年代出生的父代對其子女教育期望的變動趨勢,檢驗了父代教育水平影響子女教育期望的作用機制。研究發現:第一,整體而言,父代受教育程度越高,對子女的教育期望越大,但收入水平的高低會對子女的教育期望產生顯著影響;互為參照組的分析顯示,“讀書少的有錢人”對子女有著更高的教育期望,而高學歷低收入的父代可能認為教育無用。第二,代際特征的影響不容忽視,不同時代背景下出生的父代,受教育程度與子女教育期望...
- 作者:劉楊;蔡宏波;
- 全文[ PDF 1868.0 KB ] 2020.8(3) 共有 4152 人次瀏覽
|
|
- 農民工與城鎮工就業穩定性的差距、演變及解釋
- [摘要]本文使用中國家庭收入調查2002年、2007年和2013年數據,采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對農民工與城鎮工的就業穩定性差距進行分解,采用Smith-Welch分解方法對就業穩定性差距的演變進行分解,給出了就業穩定性差距及其演變的解釋,并將分解結果與收入差距的分解結果進行了對比。研究發現,第一,2002年至2013年,就業穩定性差距呈現不斷下降趨勢,每個年份就業穩定性差距中由人力資本貢獻的部分均大于歸因于市場歧視的不可解釋部分;第二,2002年至2007年就業穩定性差距的下降主要歸因于人力資本差距的下降,2007年至2013年就業穩定性差距的...
- 作者:周闖;劉敬文;
- 全文[ PDF 1668.0 KB ] 2020.8(3) 共有 4010 人次瀏覽
|
|
- 住房財富效應、遺贈動機與中老年人勞動參與
- [摘要]中老年人勞動參與是當前人口老齡化背景下一個廣受關注的話題。已有研究多數探討社會保障和健康對中老年人勞動參與的影響,住房的作用很少受到關注。本文試圖探討住房“財富效應”和“遺贈動機”對中老年人勞動參與的影響。理論分析和基于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2013年數據的實證結果表明,住房會通過“財富效應”抑制中老年人勞動參與;而“遺贈動機”對財富效應有負向調節作用,具體表現為子代中男性占比更高和有未婚男性子代的中老年人其勞動參與受住房財富效應的影響會顯著降低。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目前中國城鎮中老年人持續增加的住...
- 作者:劉華;王姣;陳力朋;
- 全文[ PDF 2034.0 KB ] 2020.8(3) 共有 3982 人次瀏覽
|
|
- 為什么“人口紅利”沒能在所有國家出現?——一個歷史經驗的視角
- [摘要]人口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機制是十分復雜的,歷史上也經歷了不同的認識階段。在近幾十年中,越來越多的學者逐漸對人口紅利形成了共識,即一個國家在特定階段上的人口結構而非人口總量確實對經濟增長產生額外的“好處”。然而,“人口紅利”似乎并沒有在所有國家中出現,以至于人們對“人口紅利”的真實性產生質疑。為此,本文給出了實現“人口紅利”的充分和必要條件,并以經驗數據為基礎,找出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人口紅利”的國家。通過研究發現,僅有那些總和生育率能夠在代際之間快速下降的國家才能獲得實際意義上的“人口紅利機會窗口”,...
- 作者:陸旸;
- 全文[ PDF 2156.0 KB ] 2020.8(3) 共有 4622 人次瀏覽
|
|
- 信息渠道變革引致鄉村居民多樣化高質量就業的邏輯
- [摘要]在信息化時代到來的背景下,本文選取鄉村居民為研究對象,利用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數據,評估了互聯網的日益廣泛應用作為一種新型的信息獲取渠道,對推動鄉村居民多樣化高質量就業的影響。研究發現,與報紙、期刊等傳統信息獲取渠道相比,互聯網的使用可以顯著提升鄉村居民選擇非農就業的概率。此外,從就業質量角度,本文還發現控制了就業類型后,互聯網的使用與鄉村居民就業收入與就業滿意度之間也有著顯著的正向關系。本文還驗證了互聯網發揮影響作用的機理:互聯網的普及應用通過提升鄉村居民的信息獲取能力,有效扭轉了存在于鄉...
- 作者:張世虎;顧海英;
- 全文[ PDF 1160.0 KB ] 2020.8(4) 共有 3931 人次瀏覽
|
|
- 養老保險實際繳費率與企業創新——基于非線性關系的研究
- [摘要]“減負稅”與“促創新”是當前政府亟待解決中國企業“生存之困”的重要舉措。本文以2013-2018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數據為樣本,采用面板數據雙固定模型分析養老保險實際繳費率對企業創新的影響及機制效應。研究發現,養老保險實際繳費率對企業創新的影響呈現倒U型非線性關系;養老保險繳費導致企業勞動成本上升所引起的要素替代效應會促進企業創新,但融資成本效應會抑制企業創新,兩種效應相互疊加而產生了非線性關系;法定費率既定前提下,養老保險繳費遵從度越好的企業,創新水平越高;異質性分析結果顯示,僅制造業企業養老保險實際繳費...
- 作者:何子冕;江華;李雅楠;
- 全文[ PDF 1136.0 KB ] 2020.8(4) 共有 3705 人次瀏覽
|
|
- 農民工過度勞動是“自愿選擇”還是“無奈之舉”?——基于過度勞動收入補償的分析
- [摘要]本文基于2016年和2017年中國鄉城人口流動調查數據,建立農民工收入方程和工資方程的固定效應模型,回歸農民工工作時間對其收入和工資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工作時間的延長使得農民工群體月工資和月收入得到較小幅度的提升;隨著過度勞動程度的增加,農民工小時工資不斷減少。農民工群體過度勞動不僅未獲得應有的收入補償,而且過度勞動越嚴重的農民工損失越多。因此,政府部門應嚴格限制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并規范加班工資制度,保證農民工群體基本休假權利和過度勞動的合理工資補償,提高勞動合同簽訂率,促進農民工就業正規化。這些措施將...
- 作者:郭鳳鳴;張世偉;
- 全文[ PDF 1095.0 KB ] 2020.8(4) 共有 3693 人次瀏覽
|
|
- 轉型期中國家庭的家務分工特征及其在生命周期中的變化
- [摘要]本文考察了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中國家庭的家務分工特征及其演變,重點檢驗了男性參與家務的行為隨婚姻周期的變化規律。研究發現,過去30年間中國男性分擔家務的現象整體呈上升趨勢。這一方面表現為現代教育發展通過改變個體教育水平和社會文化環境帶來的平等化分工效應;另一方面,在可觀測的解釋因素以外,家務分工隨時間存在相對獨立的平等化趨勢,盡管其進程還相對緩慢,還存在一定的波折。值得注意的是,已婚男性分擔家務的現象在婚姻周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衰退,新婚期后男性分擔家務的可能性及其分擔程度顯著下降。其部分原因在于,當...
- 作者:牛建林;
- 全文[ PDF 1212.0 KB ] 2020.8(4) 共有 3825 人次瀏覽
|
|
- 家庭照料對兒童學業成就的影響
- [摘要]本文基于2016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數據,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了家庭照料對6~12歲階段兒童學業成就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家庭照料的程度與兒童學業成就呈顯著正向關系,當控制了兒童的自學能力之后,關系依然成立。對照料類型進行區分,學習照料與心理照料對兒童學業成就的作用同等顯著。除此之外,在不同照料形式、不同性別以及城鄉之間,家庭照料對學業成就的影響具有明顯區別。本文結果表明,父母應該增加與兒童的互動時間,不僅要關注兒童學習習慣培養,也要重視其心理健康發展,以保證兒童的競爭優勢,促進人力資本良性發展...
- 作者:萬凌霄;馬鈴;
- 全文[ PDF 1318.0 KB ] 2020.8(4) 共有 3716 人次瀏覽
|
|
- 教育收益中的人力資本與信號效應估計——基于學制改革的證據
- [摘要]教育通過“人力資本積累”還是“信號效應”影響收入,一直是勞動與教育經濟學家所關注的問題,但卻沒有形成統一的結論。本文利用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2012年數據,以中國學制改革構建準實驗設計,分析了教育收益率中“人力資本積累”和“信號效應”的貢獻大小。研究發現,根據樣本估計的教育收益率約為9.5%,其中約4.0%來自于“人力資本積累”的貢獻,約5.5%來自于“信號效應”的貢獻。這說明由于信息不完全,在中國勞動力市場上,相對于看不見的“人力資本積累”,教育的“信號效應”占據了更加主導的地位。
- 作者:管振;孫志軍;
- 全文[ PDF 1165.0 KB ] 2020.8(4) 共有 3913 人次瀏覽
|
|
- 創新與收入不平等
- [摘要]本文基于2008-2018年的制造業上市公司數據,采用RIF回歸方法,通過企業內部薪酬差距和企業間薪酬差距兩個角度,考察創新對收入不平等的影響及其影響機制。研究發現:創新不僅拉大了企業內部的薪酬差距,也拉大了企業間管理層的薪酬差距;創新并未有效地縮小企業間員工的薪酬差距;創新通過“生產率效應”拉大了薪酬差距,但通過“替代效應”減小了薪酬差距。最后,本文還發現創新影響收入不平等的效果在國企與非國企之間基本類似,但在東部與中西部地區之間存在一定差異。
- 作者:李彥龍;
- 全文[ PDF 1100.0 KB ] 2020.8(5) 共有 3445 人次瀏覽
|
|
- 勞動力教育水平對企業產出的貢獻——基于“中國企業—員工匹配調查”和經濟普查數據的雙重驗證
- [摘要]教育作為人力資本的重要構成,對經濟增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大量基于個人層面和宏觀層面估算教育貢獻的研究不同,本文基于“中國企業—員工匹配調查”數據,并結合全國經濟普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據,從企業微觀層面探究了教育對于企業產出的貢獻,以及教育對產出的作用機制。研究發現,在控制了教育因素后,資本對產出的貢獻有所降低,勞動的貢獻有所提高,而教育的貢獻隨時間推進其作用越加顯現。對于不同受教育程度,中專以下勞動力和大專及以上勞動力的貢獻呈現明顯的分化趨勢。就進一步拉動企業產出的潛力而言,在高等教育已得到快...
- 作者:曲玥;
- 全文[ PDF 1452.0 KB ] 2020.8(5) 共有 3391 人次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