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就業形態與平臺勞動者工作滿意度研究
- [摘要]工作滿意度作為衡量就業質量和勞動者主觀福利的重要指標,對全面認識平臺經濟和平臺就業具有重要意義?;?019-2020年全國網約車駕駛員從業狀況調查數據的研究發現:第一,綜合平臺勞動者對平臺工作本身的滿意度、對平臺公司滿意度、工作時長滿意度、收入滿意度和工作靈活性滿意度這五個維度,平臺勞動者整體工作滿意度介于一般和比較滿意之間,且在不同就業形態下存在明顯差異;第二,與勞動合同用工相比,勞務派遣用工和新就業形態對工作滿意度有顯著負向影響;第三,收入水平、社會保險、商業保險對工作滿意度有顯著正向影響,而工作...
- 作者:王永潔;
- 全文[ PDF 1308974.0 KB ] 2022.10(1) 共有 2017 人次瀏覽
|
|
- 參照系替代、多維相對貧困與農民工城市永久遷移
- [摘要]本文將2017年中國流動人口動態監測調查數據與區(縣、市)數據進行匹配,研究了農民工以城市居民作為參照系下多維相對貧困對其城市永久遷移意愿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研究發現,以城市居民為參照系,農民工多維相對貧困強度較高,健康醫療和社會保障兩個維度的相對貧困是主要原因;多維相對貧困強度的上升顯著抑制了農民工的城市永久遷移意愿;多維相對貧困對跨省流動、較高收入、短期流動農民工城市永久遷移意愿的抑制作用更強,且會更加抑制有勞動合同、自雇、老一代和為子女有更好的教育機會目的而留城農民工群體的城市永久遷移意愿。作用...
- 作者:佟大建;張湖沿;應瑞瑤;
- 全文[ PDF 1237218.0 KB ] 2022.10(1) 共有 1893 人次瀏覽
|
|
- 早年不幸的健康代際傳遞對“健康中國”的啟示
- [摘要]本文利用三年困難時期作為自然實驗,實證檢驗了農村父母在其胚胎時期經歷營養不良對其子女身高的影響,并在健康代際傳遞視角下探究營養干預對健康中國的啟示?;谥袊】蹬c營養調查(CHNS)數據和雙重差分(DID)方法,本文發現農村父母如若在胚胎時期經歷營養不良,女兒(兒子)的身高將顯著地降低1.065(1.125)厘米。在三年困難時期早期出生的父母經歷營養不良的時間更長,其子女所受到的負面影響更大,即營養不良的代際傳遞有累積效應;在三年困難時期后期出生的父母更能抵消營養不良的負面沖擊,其子女的個子會更高,即營養不良的...
- 作者:李強;葉昱利;文斌;
- 全文[ PDF 1194536.0 KB ] 2022.10(1) 共有 1733 人次瀏覽
|
|
- 移民身份轉變是否提升了居民的社會地位?——基于農村遷移人口的實證分析
- [摘要]制度排斥和身份不認同是農村遷移人口難以融入城市的重要因素,進而影響其自我感知的社會地位。本文從制度排斥和身份認同兩個維度分析了不同遷移居民自我感知社會地位的差異,利用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CLDS)數據,識別出具有城市戶籍的“永久性”遷移人口和沒有城市戶籍的“暫時性”遷移人口,采用分組回歸、工具變量等方法驗證了農村遷移居民戶籍身份轉變對自我感知社會地位的影響。研究發現,“永久性”遷移居民自我感知的社會地位明顯高于“暫時性”遷移居民。在此基礎上,探討了移民身份轉變對自我感知社會地位影響的作用機制,發現“...
- 作者:王術坤;
- 全文[ PDF 1251226.0 KB ] 2022.10(1) 共有 1731 人次瀏覽
|
|
- 技能培訓、工作轉換與就業質量
- [摘要]本文基于2014年和2016年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數據,分析了技能培訓的就業質量效應,以及工作轉換對技能培訓就業質量效應的影響。研究發現,技能培訓有助于個體工資水平、社會保險享有概率和工作滿意度的顯著提升;工作轉換會顯著降低技能培訓對客觀就業質量的提升作用,但會顯著增加技能培訓對主觀就業質量的提升作用。研究還發現,伴隨工作轉換的職業變化和工作單位正規程度的變化是導致工作轉換調節技能培訓就業質量效應的主要原因;工作轉換對技能培訓客觀就業質量提升效應的消極影響主要體現在低受教育群體、中年勞動力群體和農民工,而...
- 作者:張世偉;張君凱;
- 全文[ PDF 1246146.0 KB ] 2022.10(1) 共有 1860 人次瀏覽
|
|
- 勞動力市場分割的經濟效應:研究綜述與展望
- [摘要]中國要素市場一體化明顯滯后,相較于商品和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分割較為嚴重。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作為“十四五”規劃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勞動力市場滯后性的存在并不合理。本文基于文獻回顧法,對勞動力市場分割的相關研究進行了系統化梳理。研究發現,勞動力市場分割會加劇工資扭曲,妨礙社會充分就業,不利于經濟平穩運行;它也會削弱人力資本存量,減緩企業技術創新進程,不利于經濟可持續發展;它還會降低企業出口競爭力,抑制高質量外商直接投資流入,不利于經濟內外聯動發展,最終有礙于經濟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未來勞動力市場分割...
- 作者:周正柱;周鵑;
- 全文[ PDF 1124567.0 KB ] 2022.10(2) 共有 1420 人次瀏覽
|
|
- 農民工的醫保選擇研究——基于中國鄉城人口流動調查數據的分析
- [摘要]本文基于2016年和2017年中國鄉城人口流動調查數據,對農民工參與戶籍地居民醫保和務工地職工醫保的關系進行研究。通過加入個人固定效應,使用在就業地同住的其他家庭成員參加居民醫保的情況作為工具變量,本文發現農民工參加居民醫保會降低職工醫保參保概率的11.6%,擠出效應顯著并且穩健。擠出效應主要集中在沒有簽訂長期或永久勞動合同、自營單位或保險費用全由自己承擔的農民工群體,這三類農民工不僅更可能被企業逃避社保繳納責任,且收入不固定,很可能選擇放棄社會保障獲得更高的收入。參加居民醫保的農民工對職工醫保的支付意愿更...
- 作者:王曉宇;韓昱潔;
- 全文[ PDF 1123182.0 KB ] 2022.10(2) 共有 1450 人次瀏覽
|
|
- 高等教育普及化對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影響研究——兼論文化資本的中介機制
- [摘要]通過多渠道的數據采集,本文系統評價了中國省域高等教育普及化進程的時空現狀,基于文化資本視角,從理論和實證兩方面分析了省域高等教育普及化進程對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影響效應及其中介機制。研究發現,中國省域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呈現出不斷上升趨勢,目前超過3/4的省份已經進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但區際發展的不平衡性非常顯著,在地理分布上呈現空間集聚特征和階梯形格局。省域高等教育普及化進程加快顯著推動了區域經濟協調發展,2015年以后推進作用進一步強化,且在西部地區和民族省份的推動作用強于東中部地區。省域高等教育普...
- 作者:羅富政;陳麗媛;
- 全文[ PDF 1147870.0 KB ] 2022.10(2) 共有 1349 人次瀏覽
|
|
- 中國行業層面勞動收入份額變動的測算及結構分解
- [摘要]現有的中國勞動收入份額的測算研究大多基于中宏觀層面,對行業層面的刻畫并不充分。對此,本文使用1997-2017年的中國投入產出表,通過梳理不同年份投入產出表的勞動者報酬核算口徑,并對口徑進行統一的基礎上,對中國勞動收入份額的波動進行了行業層面上的測算和結構分解分析。研究發現:2007年以后中國勞動收入份額的上升主要來自制造業的全面收縮和服務業的全面擴張,其中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勞動收入份額上升疊加規模擴張帶來的影響最大。此外,制造業中知識密集型制造業和資本密集型制造業的勞動收入份額均在下降。未來在重視技術創新和...
- 作者:張曉婧;丁一兵;
- 全文[ PDF 1371514.0 KB ] 2022.10(2) 共有 1591 人次瀏覽
|
|
- 起跑線上的“內卷”:課外輔導的同伴效應及其效果評估
- [摘要]在實施“雙減”政策的背景下,研究學生參加課外輔導是否受同伴效應驅動以及能否提升學業表現和改善身心健康,能為檢驗政府實施該政策是否合理提供證據?;谝惶拙哂腥珖硇缘某踔猩鷥善谧粉檾祿?,本文使用一階差分估計法進行研究發現:第一,學生參加學業及興趣輔導班的決策顯著受班級同伴效應驅動;第二,參加學業輔導班雖然能顯著提高學生“語數外”科目的原始分成績,但對標準分成績的影響不顯著,說明在優質教育資源相對稀缺的環境中,班級內參加課外輔導的激烈競爭可能完全抵消了提高學生升學概率的努力;第三,學生參加興趣課外...
- 作者:李長洪;林志帆;林文煉;
- 全文[ PDF 1095601.0 KB ] 2022.10(2) 共有 1615 人次瀏覽
|
|
- 移民多樣性與城市經濟發展
- [摘要]中國的廣袤疆域孕育了各地迥異的文化習俗,當移民走出“熟人社會”向城市匯聚,移民多樣性就會對城市發展產生影響。關于移民多樣性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是遷移經濟學的一個新興話題。本文利用全國流動人口動態監測調查數據,依據移民戶籍地個體信息構建了移民多樣性指標,實證檢驗移民多樣性對城市經濟發展的效應和機制。研究發現,移民多樣性顯著促進了城市經濟發展。機制檢驗表明,盡管移民多樣性會降低城市人際間信任水平,但由于移民多樣性有助于形成勞動力技能互補,提高了城市的勞動生產率和創新水平,因而對經濟發展的綜合影響是正向...
- 作者:余玲錚;劉歡;魏下海;
- 全文[ PDF 1208532.0 KB ] 2022.10(2) 共有 1556 人次瀏覽
|
|
- 空氣污染如何抑制了經濟增長——基于勞動力遷移視角的解釋
- [摘要]對空氣污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認知偏差,導致了地方政府治理空氣污染的內在激勵不足,進而對空氣污染的長效治理形成了挑戰。雖然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空氣污染可能會制約經濟增長,但證據分散和論證不足導致這一觀點并未受到地方政府重視。為了證實這一觀點,提升政府治污的主觀意愿,本文從勞動力遷移視角出發,采用中介效應模型和調節中介效應模型檢驗了空氣污染影響經濟增長的勞動力遷移機制,及該機制中的環境規制調節和協同集聚調節作用。結果表明:第一,空氣污染能夠顯著抑制經濟增長,而且這一作用可以通過勞動力遷移機制來傳導;第二...
- 作者:胡志高;胡羽琦;
- 全文[ PDF 1273726.0 KB ] 2022.10(3) 共有 1456 人次瀏覽
|
|
- 房價上漲如何影響流動人口家庭儲蓄率
- [摘要]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顯著特征之一。流動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得農民工群體快速成長為中國居民結構的第三極。作為城市的勞動供給主體和重要的消費群體,農民工卻表現出較低的長期居留意愿和較高的家庭儲蓄率。本文使用全國流動人口動態監測調查數據進行實證研究,通過農民工城市居留意愿在房價與儲蓄率之間建立了因果關系識別機制。研究發現,房價上漲會降低農民工在城市的長期居留意愿,而居留意愿下降會導致農民工家庭儲蓄率的增加。特別地,中低收入家庭、第一代農民工家庭、僅接受過義務教育、未...
- 作者:姚曼曼;張澤宇;
- 全文[ PDF 1096825.0 KB ] 2022.10(3) 共有 1387 人次瀏覽
|
|
- 流動人口短暫加班的工資效應研究
- [摘要]已有研究關注勞動者“過度加班”的后果,本文主要探討每周44小時法定標準工作時長臨界處適度的短暫加班能否實現“時間換金錢”。本文基于全國流動人口動態監測調查數據,采用斷點回歸方法識別短暫加班的工資效應。研究發現,短暫加班對流動人口的工資收入具有顯著的正向效應,斷點有效性檢驗、安慰劑檢驗和帶寬敏感性檢驗均顯示結果穩健。異質性分析發現,短暫加班對男性、非農戶籍、高學歷和雇主群體有顯著正向工資效應,而對女性、農業戶籍、低學歷和雇員群體并未帶來“時間換金錢”的效應。與超長加班不同,短暫加班并沒有造成顯著的健...
- 作者:曾永明;吳瓊;
- 全文[ PDF 1069201.0 KB ] 2022.10(3) 共有 1449 人次瀏覽
|
|
- 住房保障是否有助于緩解流動人口住房相對貧困?——基于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的實證分析
- [摘要]體面居住是實現流動人口的城市融入與市民化身份轉變的關鍵環節,但是住房市場排斥與結構化制度歧視的雙重障礙,導致大多數流動人口普遍遭遇住房相對貧困。本文使用2016年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CLDS)數據,分析住房公積金與保障性住房對流動人口住房相對貧困的影響。研究發現,住房公積金、保障性住房能夠顯著緩解流動人口的住房相對貧困,但兩種保障方式對不同維度住房貧困的影響有所差異。住房公積金有助于改善居住設施與居住環境,但未能有效解決流動人口的居住擁擠與職居分離問題;而保障性住房在改善居住設施、緩解居住空間擁擠與降低...
- 作者:王子成;劉佳純;
- 全文[ PDF 1275248.0 KB ] 2022.10(3) 共有 1397 人次瀏覽
|
|
- 隔代照料對中老年人勞動供給的影響及內在機制分析
- [摘要]作為老年人口數量第一的大國,中國未來社會經濟發展必然與老齡化相伴,關注中老年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使用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ARLS)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8年四期微觀調查數據,基于角色緊張和代際交換理論,從勞動參與和勞動時長兩個維度出發,探討隔代照料對中老年人勞動供給的影響及其內在機制。研究發現,隔代照料顯著降低了中老年人的勞動供給;農村中老年群體呈現隔代照料與勞動供給兼顧的狀態;養老支持的獲得是隔代照料影響中老年人勞動參與的內在機制。當下應積極提高市場化社會托幼資源...
- 作者:孫玉環;王如玉;董瑩;
- 全文[ PDF 1021314.0 KB ] 2022.10(3) 共有 1488 人次瀏覽
|
|
- 職住分離、父母陪伴與青少年人力資本發展
- [摘要]文章采用2014-2018年三次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數據,實證考察了父母通勤時間對子女學習成績的影響效應和作用機制。研究發現:第一,父母平均通勤時間每增加15分鐘,子女的數學和語文成績會分別顯著下降0.6~2.4分和0.4~1.6分,其中母親的影響更加明顯;第二,通勤時間增加對子女學習成績的影響具有明顯的個體、家庭和地區異質性,女孩、中學生、父母從事自雇工作或父母受教育水平較高的青少年,以及居住在鄉鎮、郊縣和西部地區的青少年,其學習成績受職住分離的負面影響更大,而參加課外輔導和隔代照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職住分離帶...
- 作者:李漢雄;孫偉增;楊思媛;
- 全文[ PDF 1097224.0 KB ] 2022.10(3) 共有 1458 人次瀏覽
|
|
- 數字金融發展與中國居民包容性創業實現——來自縣域層面數字金融與傳統金融關系的證據
- [摘要]本文基于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和銀行營業網點數據,在縣域層面研究了數字金融發展與家庭創業發生的關系,并通過深入考察數字金融發展與傳統金融發展的相互作用關系,分析數字金融作為普惠金融實現的重要模式,是否能因其更強普惠性而推動包容性創業實現。研究發現,數字金融發展表現出對家庭創業的顯著促進效應,特別是數字金融的覆蓋廣度提升和數字支持服務程度改善的作用明顯。就數字金融發展與傳統金融發展的相互關系來說,數字金融發展在傳統金融服務弱的地區對家庭創業有更強促進效應,體現出數字金融的更...
- 作者:江金啟;王振華;
- 全文[ PDF 1183998.0 KB ] 2022.10(4) 共有 1185 人次瀏覽
|
|
- 新農保是否增加了子代勞動供給?——一個家庭代際分工視角下的經驗驗證
- [摘要]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人口老齡化在加速且農村老齡化程度明顯高于城鎮。在此背景下,進一步深入探討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更具意義。本文利用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2015年和2017年兩期數據,使用雙重差分法、傾向得分匹配-雙重差分法和模糊斷點回歸等方法,實證檢驗了父母領取養老金與其子女勞動供給的關系。結果顯示,父親領取新農保養老金會顯著增加子代勞動供給時間,但隨著農村居民家庭非轉移性收入提高,這一影響在逐漸減弱;母親領取新農保養老金對子代勞動供給沒有顯著性影響。多種識別策略驗證了估計結果的穩健性。分樣...
- 作者:郝春虹;趙旭東;張慧敏;陳鳳錦;
- 全文[ PDF 1321269.0 KB ] 2022.10(4) 共有 1106 人次瀏覽
|
|
- 老齡化背景下家庭財產對女性勞動參與的影響研究
- [摘要]在當前中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嚴峻的背景下,持續下降的女性勞動參與率不利于保證勞動力的充足供給、緩解勞動力短缺壓力。與此同時,近年中國居民家庭財富快速增長,其與女性勞動參與下降是否存在內在聯系需要深入研究。本文利用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2012-2018年微觀面板數據,使用固定效應模型實證檢驗了家庭財產對女性勞動參與的影響。分析結果表明,家庭財產水平越高,女性勞動參與的概率越低,工具變量法和穩健性檢驗的結果與基準回歸保持一致;中老年、農業戶口、有配偶和家庭財產水平較高的女性受到的影響更大;閑暇時間增加和財產...
- 作者:寧光杰;劉會欣;
- 全文[ PDF 1370704.0 KB ] 2022.10(4) 共有 1162 人次瀏覽
|